首页 学习动态 学习交流 学习园地 权威解读 党史微课
学习园地

圆桌论坛:党史故事如何破圈传播


2021-10-22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柏鑫)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10月12日,“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研讨会在青岛举行。作为研讨会圆桌论坛环节两场对话之一,以“党史故事如何破圈传播”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在中国传媒大学团委副书记付海钲的主持下展开。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常委、副总裁印永清,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创新中心副主任郗望,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媒体部主任李想,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二部协同协作部副主任丁凤云,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副总监宋利军,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参与对谈。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常委、副总裁印永清就“如何打造红色融媒体爆款产品”发表了看法。印永清认为,爆款产品应当围绕三个主题词,即“共鸣”、“共情”和“共识”。所谓“共鸣”,是指任何重大主题报道的叙事应该选择非常具体的切入点进行切入并展开;“共情”,是指要讲好的故事,通过图文、视频、互动等新媒体手段把好故事呈现出来;“共识”,既是指融媒体产品的内容在历史上有逻辑上升共同点、能够挖掘共同历史基因,又指要联动知识界、主流媒体、博物馆、学者等多方主体,让新闻加上政务、商务、服务,跨界协作,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无限可能,最终实现主流价值的传播。

  谈到技术赋能在融媒体产品创新中的作用,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创新中心副主任郗望认为,新时代红色文物要焕发活力,需要解决三个共性问题。其一,现有红色文物的利用率和展出率比较低;其二,红色文物的展示方式比较单一,红色文物特点不突出;其三,红色宣教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不足。郗望提出,利用科技创新提高现有红色文物的传播力,需要从解决这些痛点入手。

  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新媒体部主任李想介绍了贵州广电在创作创新中的实践经验。以“遵义会议会址中唯一活着的文物”这一爆款产品为例,李想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在表达上采取偏向年轻人的方式,融入形象、具有网感的语言,易于受众的接受;其次,注重产品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红色云展厅”联动起多方主体,不仅为产品提供了好的曝光平台,来自党史专家的修改意见也对产品的最终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李想认为,红色故事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地方和场馆的,希望未来能和不同地域的场馆加深合作,产生1+1>2的效果。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二部协同协作部副主任丁凤云从洞察用户的视角,分享了关于打造红色文物传播中的爆款产品和实现破圈效果方面的看法。丁凤云说,作为省级广电,更需要打开格局,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更大、更广的平台来发出声音,这是破圈和爆款的前提。在表达的方式上,要采用创新的表达方式,用有情感的方式进行叙事,让文物活起来。同时,丁凤云认为,作为媒体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创新手段,都需要亲临现场,践行“四力”,才能找到最新鲜的内容。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副总监宋利军认为,要打造合作下的传播新格局,就需要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跨界”,即跨地界、跨业界,全国的媒体人不仅可以围绕“红色云展厅”做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主题宣传报道,在空间上拓展传播影响力、增强传播力,还可以在融媒体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业界、学界和企业界的融合,制作出更多的爆款产品。

  回到传播的起点,就如何在数量庞大的红色文物中挑选适合传播、适合作为爆款的文物这一问题,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认为,第一要以观众关注度为基础,挑选民众感兴趣的文物;第二要选取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文物;第三,应当以时代需求度为标尺,始终聚焦不忘初心的“纲”,紧紧围绕牢记使命的“魂”。


上一条: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德文版出版发行

下一条:圆桌论坛:内容科技赋能党建创新

关闭

友情链接: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中国竞彩网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